我买的银行理财,钱最终投向了哪里?

不少谨慎的投资者已逐渐从高风险领域撤离,把目光重新投向银行渠道。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和三方理财总规模已达15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29.54万亿元,是除储蓄之外,投资者最普遍配置的产品。然而,购买银行理财的钱,最终投向了哪里?真的是安全的吗?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很多人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只在乎「投资期限」、「起投金额」、「收益回报」等要素,反正「投出本金,到期拿钱」就行;但他们常忽略背后「资金的流向」,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你可曾想过,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为什么愿意到期给你归还本金,并支付收益。这里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金融概念——「货币的时间价值」。

举个例子,你在外打工一年,赚了10万元,老板结算工资,给你两个选择:第一,现在给你10万元;第二,明年给你10万元。你选择哪一个?答案当然是「现结」。

究其原因,首先,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老板虽然答应明年给你10万元,但指不定他到时候跑路,你半毛钱拿不到,这中间存在风险;其次,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成为普遍现象,今年1元钱可以买到2个鸡蛋,说不定明年只能买到1个鸡蛋,货币现在的购买力通常高于未来。「今天的一块钱要比明天的一块钱更值钱」,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为什么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持币机会成本。承接上例,你手头有10万元,对于这笔钱,你可以攒在手里,可以立马花掉,也可以用来投资(比如开店,预计一年后可产生1万元利润)。但当你选择「攒在手里」或「立马花掉」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把钱用来投资,赚取1万元利润的机会,而这个1万元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第二,投资风险补偿。所谓「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管是自己做投资,还是把钱交给他人做投资,并不能百分百保证赚到利润。同样的,当你购买银行理财时,银行占用你的资金,再把钱贷给其他人,这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贷款人无法还钱)。为对投资风险进行补偿,银行承诺到期归还本金之外,还支付你一定费用,而这就是「利息」。

第三,延期消费补偿。如果把钱拿去投资,就意味着必须推迟消费。一般来说,现在消费得到的满足感要远远大于将来消费,这是由于人性不耐。而这一部分延期消费的补偿,其实也暗含在「利息」当中的。

大费周章去阐述「货币的时间价值」,其实就是为了讲明「钱生钱」的深层道理。钱能生钱,并不是平白无故而来,而是因为你放弃了对资金的使用权,与此同时,有人占用了你的资金,并对你进行了投资风险、延期消费、通货膨胀等补偿。

二、银行把我们的钱投向了哪里

在知道「利息是对风险的补偿,利率是对风险的衡量」之后,我们再去购买金融产品时,就会更加关注风险本身以及资金流向。这也回到本文正题:我买的银行理财,钱最终投向了哪里。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银行理财不等于银行存款。两者的风险完全不一样。

银行存款,属于「表内业务」,需要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它的本金和利息受到法律的保护;银行理财,属于「表外业务」,无需计入资产负债表,它的本金和利息由产品类型决定。

通常来说,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大量资金,并形成资金池。同时,银行对池子里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投资,投向一些债券、回购、存款等资产,等投资到期后,获取收益,再返还给投资者。正常情况下,银行通过期限错配和同业拆借,可以将资金池的风险降低;但是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例如挤兑,它所带来的传导效应,其影响将极其恶劣。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发生,2013年06月19日,银行发生「钱荒」事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一度飙升至30%。

正因风险的存在,央行也在促进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对理财产品逐步实行净值管理、打破刚兑。而打破刚兑的第一枪,就是厘清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

2018年09月26日,银保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在第三十五条(投资范围)中,明确提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资产。

面对一连串的专业术语,你可能已经晕头转向了。别着急,我们逐一解读,根据《办法》银行理财的资金投向无外乎以下几类:

第一,债券。「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中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以上属于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券(以上属于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以上属于公司债券)。整体而言,就风险由大到小排序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债券是目前市面上银行理财主要的投资方向。

第二,现金及银行存款。在上述投资范围里包括: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也许有人会问持有现金也算一种投资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经济形势极度恶劣,恐慌情绪极度蔓延,金融资产遭到踩踏抛售,这时持有现金不失为明智的投资之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业存单」。「同业存单」,它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债券属性,是有别于「同业存款」的。

第三,其他类资产。如果说债券和现金类资产的风险相对较小,那么其他类资产就五花八门、风险各异了。这里包括:(1)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比如,我们熟知的「余额宝」,就属于公募基金。(2)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权证等。这两类资产的增入有别于过往规定,意味着银行理财资金可以进入股市。(3)其他债权类资产,包括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等。(4)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的相关概念可参考「溪踪投研」第006篇文章)当然,还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资产。

整体而言,尽管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投资股市留开敞口,但是银行理财本身配置风格比较保守,未来权益类资产可能主要是作为增加弹性的工具。而作为投资者,则应继续对风险保持警惕。

三、两个必看的文件

有人会问「就算了解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但我还是不知道我买的产品和其他产品有什么不同」。其实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基金产品,每款产品都会有《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揭示书》。

一般来说,《产品说明书》会告知投资者产品投资对象、产品基本要素(包括风险评级、申购起点、投资周期、预期收益等)、投资团队等;《风险揭示书》会告知投资者产品的类型、风险评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

请记住:无论销售人员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你在购买金融产品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这两个文件,对自己所要投资的金融产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资金的投向。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此外,每一款银行理财在纸质合同或电子合同上,都有一个C开头的14位编码(如果找不到,可以请银行员工提供)。通过这个编码,我们也可以查询该理财产品的情况。具体需要登录「中国理财网」(http://www.chinawealth.com.cn),在网站右侧「鉴别产品真伪」处输入理财产品编码,即可查询。

结语

常有人问我国债安全吗?余额宝安全吗?国债逆回购安全吗?我本可轻松敷衍「基本无风险」,但我常自讨没趣附带一句「如果国家信用破产,也许你的国债就收不回来了」。因为凡事无绝对。

所有的投资行为,其实都涉及到两个概念——「资金」和「资产」。所谓「资金」,就是货币的统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而「资金端」通常是指投资一方;所谓「资产」,就是未来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可以是「债权」、「股权」或者各种「财产」,而「资产端」通常是指融资一方。

做投资,无非就是把「资金端」和「资产端」连接起来,也就是把钱投到优质的资产中,并等待获取收益。这也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资金的流向」和「资产的质量」的重要性。

分享 交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